身為一個球齡約 2 年的壁球入門者,對於初學階段的痛苦掙扎還是歷歷在目。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截至目前,我是怎麼在壁球路上摸索前進的吧!
階段一:建立成就感
以我的經驗,排球跟壁球都可以套用一個原則,那就是:
先有成就感,才有進步的動力。
具體來說,就是先能夠打 game,先理解了壁球比賽是怎麼一回事,才會知道自己想朝什麼方向前進。是想要以運動為主,還是想要在比賽中獲得名次,或者是以成為教練、裁判為目標?一開始沒有下去摸索,光是看的話,永遠沒辦法搞清楚是怎麼一回事,最終將淪為鍵盤壁球大師或職業觀眾。
所以在開始接觸壁球的時期,大概有 3 個月的時間,我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,打就對了!不用執著於調整握拍、腳步、球路選擇,只要享受當下,自然而然就會建立起一定的概念。但是享受,並不代表不學習,在享受打 game 的過程中,如果已經有一點掌握度了,就要適時加入一些新的挑戰,因為在克服這些小小的挑戰的同時,成就感也會愈來愈高。這也是我覺得壁球初學者比較難掌握的部分,一個不注意就會姿勢定型,或者從頭至尾都不明白規則,變成歡樂野場流。
當然,野場流壁球也是很能運動到的!如果打壁球的目的是流流汗或與朋友交流,那歡樂打法就很足夠了。只是,我無法滿足於此。
在這個階段,我大致學會了壁球的節奏(發球->接發球->另一人回擊->球落地),身體稍微熟悉了球場的空間感,以及球拍擊球的衝擊感,但依然停留在一人半場、沒人會回 T 點、球到不了後場的程度。
階段二:系統化探索
大概了解壁球是怎麼一回事之後,我覺得愈來愈有興趣,也對自己想在壁球中得到什麼有了一點點的輪廓,但還不是非常清楚。如果想要設定明確的目標,首先必須對這個領域再多一點了解才行。因此在亂打了 3 個多月之後,我在網路上搜尋了壁球課程,找到台北壁球中心,第一次去就買了一隻壁球拍,很快地也報了壁球課。
開始上壁球課之後,就展開了不斷調整的路程,在這個階段,我試著去理出自己的認知系統是如何認識壁球的,目前大概是區分成下列幾種系統:
- 擊球
- 取位
- 比賽策略
- 節奏
每一個系統都包含了許多項目,每個項目又可以再延伸出許多密密麻麻的子項目。例如擊球這個系統,就包含了姿勢、時機、力道、角度、球路等等,而每一項又可以再深入探討。但是比起單就一個系統深入鑽研到極致才進入下一個系統,我的方式更像是:
- 先找出涵蓋大部分的系統類別
- 每個系統都了解一點
- 對感興趣/當下最需要的系統深入了解一點
- 循環
比較類似橫向探索到一個程度後,就縱向探索,再反覆循環。探索的過程會是持續反覆進行的,只要還在打壁球,就不會有停止的一天。如果停止探索,那麼在壁球路上的成長也就停止了。
但是要能持續進行探索精進,還需要一個很重要的關鍵,那就是:目標。
階段三:目標
沒有目標,就很容易迷失在階段二,你會發現自己對壁球還是很熱愛,也一直在持續打球,但似乎有點失去真實感,彷彿眼前被迷霧罩住,不曉得自己身在何方,也看不清楚方向。沒有目標,你會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或究竟該做什麼。你或許會想辯駁:我就只是想享受打球的樂趣,沒有一定要設定什麼目標啊!為什麼一定設個目標來提升壁球程度呢?我就想偶爾享受壁球,難道不行嗎?
我想,你誤會「目標」的意思了。
設定目標,並不代表一定要提升壁球的程度。
你對目標的定義,可能是這樣:
- 在下一場公開賽中得到前三名
- 在半年內打贏某某對手
- 在今年升上男子 C 組
- 今年戰績勝率達到 70%
那麼請你試想,以下這些算不算目標呢?
- 對手一擊球出來,拍子就先舉起來再移動
- 學會反拍 volley drop
- 在下個月之前,直線 10 球能有 9 球打到玻璃牆
- 在兩個月之內,能在對手擊球時應用 split step
如果上述這些算是目標,那這些也是嗎?
- 能跟旗鼓相當的對手打出心跳超過 200 的比賽
- 打出一局超過 10 分鐘的比賽
- 學會壁球,以打入某個圈圈
- 在壁球社團中認識球友
- 透過壁球減脂
- 透過壁球維持心肺能力
- 學會壁球,以寫出壁球文章在 Taiwan Squash 專欄投稿(咦!?)
所謂的目標,並不一定要與「比賽、勝負」有關,而應該與「自我」有關。所謂的目標,並不一定是種「結果」,「過程」也可以是種目標。最重要的是,你想要什麼。
有了目標,你才會清楚自己在壁球中想要得到什麼;才會知道還需要做些什麼,才能達到設定的目標;才會更了解自己。
找到壁球中的目標,也可以是一種目標。
只要有目標,就會有動力。
我覺得不只壁球,任何事都是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