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球至今已經屆滿三年,也在 D 組打滾了一年多,開始比較能夠掌握基本球路,也清楚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之處,逐漸建立起了一點自信。前陣子參與了 Taiwan Squash 所舉辦為期三個月的壁球聯賽,在總出戰 7 戰之中,卻吞了 6 場敗仗,簡直可以稱之為屢戰屢敗。即使是樂觀的我,面對如此淒慘的戰績,究竟該如何振作?
兩個月前的這篇文章「壁球人生 – 比賽是一場對話」,其實就是為了鼓勵自己不要過度在意比賽結果而寫的,而實際上也真的滿有幫助,至少每一場比賽不論是輸是贏,重點都能放在獲得了多少,而非那些沒獲得的東西。但是,勝敗依然是一場比賽中明確的成果,並非完全不用討論的事,因此文章中也有著墨在如何調整自己的狀態,讓自己能發揮平時的水準,以及賽後如何檢討,但因為還是一個 D 組選手的視角,若真的想求進步,建議還是找教練討論。我能提供的頂多就是心理建設。
即使做了相應的努力來盡量讓自己有好表現,也清楚自己的優劣勢,以及目前的程度,還是難免會在連敗時沮喪,而產生一些負面思想,諸如:
- 我是不是不適合比賽?我是練習型選手嗎?
- 輸球很不開心,我應該從此不要再打比賽了嗎?
- 明明可以贏的卻打輸,我是不是抗壓性不夠?
- 下次再比賽,會不會潛意識就認為自己會輸,而導致真的輸球?
- 輸輸輸輸…
這些思想本身並沒有錯,千萬不要用過度的積極思考壓過它們,刻意的壓抑、忽略負面思想,會導致它們在意想不到的時刻反噬。在發現自己不太開心的時候,其實可以嘗試這樣做:
- 覺察:意識到自己產生了哪些念頭
- 接納:理解自己為何會產生這樣的念頭,並不要斥責它
- 和解:體會這些念頭本身,並重新接受它為自己的一部分
怎麼變得有點像在靈性提升 XD,不過若想要提升運動表現,與自己和解就是不可避免的一步。
巨大的挫敗感
打球至今,雖沒有像可怕的小朋友(如果跟小朋友打過,你就會明白了…)一樣勤勞練球,但也付出了一定程度的努力,累積了一些經驗值,並逐漸開始對自己的球技產生了些許自信。在這個階段,也會將自負投射在比賽的輸贏之上,認為勝敗反映的就是自己的努力,甚至天賦。不過仔細想想,我付出的努力,足以讓我如此在意輸贏,乃至於談論天賦嗎?好像也沒有,就只是一般壁球愛好者的程度而已。話雖如此,但挫折感是真實的。
因此,隨著戰敗次數累積,我也變得愈來愈在乎比賽的結果,導致在比賽過程中綁手綁腳,不敢作出攻擊、失誤增加,甚至變得開始害怕比賽。有時還會質疑自己,如果一直打不贏,打壁球到底有什麼意義?而諸多負面想法又讓身心受限,打不出好球,情緒也低落,比賽結果更是不可能有起色。
當我發覺自己陷入這種惡性循環,心中的警報就亮起紅燈。我發現自己開始用一堆目的來解釋興趣。繼續放任下去,我會開始討厭壁球的。比起連敗,我更不想討厭壁球,畢竟不是職業選手,勝敗真的不會影響到我的什麼,但我可沒辦法想像自己討厭壁球。於是,我開始尋覓能夠從這攤泥淖中脫身的辦法。
結果,答案相當簡單。那就是——記得初衷!
記得初衷,就會有這些好處:
- 發現沒有任何目的的純粹。
- 能好好享受壁球的樂趣。
- 能夠專注在當下。
- 回想起壁球之所以帶給自己快樂的那些瞬間。
- 發現自己進步了或懂更多了就很開心。
- 將注意力從輸贏的結果論轉移。
一但抓住了初衷,心念一轉,比賽就變得完全不重要了。在剛開始接觸壁球的時候,光是注意握拍有沒有握對、拍面角度是否正確、腳是不是有踩歪、揮拍打不打得到球這些事情就夠忙了,還要去熟悉規則跟場地大小、習慣球感與空間感,根本沒空在意比賽的輸贏,只是沉浸在體驗壁球的樂趣中。既然如此,為何現在的自己會對勝負如此在意呢?我真的到了需要去在意勝敗的階段了嗎?結果發現,勝敗根本無所謂,我在乎的是自己在這場比賽中,有沒有打出現階段的自己能打出的最好的 game。
比賽對我而言,是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的檢視點。在這一場比賽中,我有比上一次更放鬆打球嗎?我有意識到回 T 的腳步嗎?Split step 的時機點正確嗎?球路的選擇有更好嗎?是否有注意到對手的動向,打出更有效的球路呢?之前不擅長的部分,有進步了嗎?這些都是我在乎的地方,比勝敗在乎得多了。
仔細剖析過後,我理解到自己把比賽的落敗,拿來否定自己在壁球上的一切,但這樣是不對的。沒有仔細品味過程,囫圇吞棗的比賽,就像邊滑手機邊吃飯一樣放錯重點。這樣的情況下,只會不斷減損自己對壁球的熱愛。
比起減少對壁球的愛,比賽的敗果就顯得沒那麼嚴重了。
那麼,你的初衷是什麼?